【动物界全系列】玉蟹总科—坚壳蟹亚科(二):拟坚壳蟹
玉蟹总科—坚壳蟹亚科(二):拟坚壳蟹
7.仿核果蟹属
和顺仿核果蟹(学名:Nuciopsmodesta)是玉蟹科仿核果蟹属的一种动物。
(相关资料图)
(1)形态特征
头胸甲呈六角形,宽稍大于长,表面密集大小不等的颗粒,分区明显。肝区、鳃区、前胃区、心区及肠区均较隆起。额宽,由中央一条浅沟将额分为两宽叶。前缘平直,前侧缘的长度略等于后侧缘,均具颗粒,其中以前、后侧缘交接处的一枚较大,后侧缘也有一枚较大的颗粒。雌性的颗粒不明显,后缘宽而平直,具颗粒。
肝区、鳃区、前胃区、心区及肠区均较隆起。额宽,由中央一条浅沟将额分为两宽叶。前缘平直,前侧缘的长度略等于后侧缘,均具颗粒,其中以前、后侧缘交接处的一枚较大,后侧缘也有一枚较大的颗粒。雌性的颗粒不明显,后缘宽而平直,具颗粒。
第3颚足外肢粗短,外缘中部膨大,末端窄,为最大宽度的2倍,大部分表面具扁大珠状颗粒。长节长于座节,这两节近中部低洼,外侧有细颗粒,但不如外肢的颗粒大。内缘有细颗粒,其余都较光滑。
螯足粗壮,长节腕节及掌节均有粗颗粒,尤以长节的颗粒较为粗大。掌节背面近中部隆起,指长约等于掌,边缘有细齿,两指内缘均有小齿。
步足扁平,除长节边缘有颗粒外,其余各节都很光滑,指节呈披针状。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:前两节很短。愈合节基部中央有宽沟,两侧隆起,第6节呈方形。尾节呈钝三角形,长为宽的1.5倍。雌性腹部长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第1和第2节短,密具珠状颗粒,愈合节大,除边缘外,表面光滑,尾节基部宽,两侧向末部中央收敛,末端钝圆形,中部稍隆起。本种个体小,但雌性生殖孔却不小,位于第4、5胸部腹甲之间近中央。
雄性第2腹肢与第1腹肢约等长,第2腹肢自第1腹肢基部插入从基末端伸出,两者末端交叉。
(2)分布范围
越南,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。
8.孔蚀蟹属
网纹孔蚀蟹(学名:Oreophorusreticulatus)为玉蟹科孔蚀蟹属的动物。
(1)形态特征
头胸甲略呈钝三角形,宽为长的1.4倍。背面密覆大小不一的珠状颗粒和不规则形状的凹陷。额稍隆起,背面有粗颗粒。分不明显两叶。肝区稍隆起,下肝区突出呈小尖角,鳃区隆起甚高。额后中线有一窄而扁平的纵脊,脊的两侧及后侧部共有3个大空洞,每个洞的边缘有薄脊。第1个洞大,呈斜椭圆形,前端宽于后端,位于额一眼窝后的前胃区处;第2个洞略小,位于前鳃区处的前侧缘,略呈钝三角形,它与第1个洞有横脊相遇,洞底相通;第3个洞最小,位于后鳃区的前部,呈横椭圆形,后两个空洞之间有横脊相遇,但洞底相通。头胸甲后部中线具一“M”形凹沟,其内缘有颗粒脊,前缘中线心区处呈短舌状隆脊,肠区隆起呈宽三角形,心区与肠区有宽沟分开,肠区与后缘也有沟隔开。前侧缘呈波纹状,后侧缘2/3处有3枚不明显的突起,后1/3斜直。后缘小,中央具一缝。
第3颚足密具颗粒及不规则的凹陷,长节近三角形,外缘末1/2向内收敛,基部1/2微弯。座节长于长节,其长度约为长节的两倍。
螯足对称,粗壮,各节表面有珠状颗粒,网纹凹陷及分散的大颗粒。长节末半部有4个突起,两个大,位于近外缘,另两个小,位于背面近内缘。基部的内、外缘各具一个小突起,内缘的突起向下突出,腹节小,外缘呈圆形,内角突出,掌节短而宽,内缘膨大。指节长度约为掌节长度的1.7倍,可动指瘦长,不动指粗大,其宽度为可动指宽的两倍,两指内缘具不明显钝齿。
步足短小,静止时,大部分藏于头胸甲下方,以第1对为最长,依次渐短。末对步足有疣状突起。长节前缘有大的蘑菇状颗粒,后缘有大的珠状颗粒,腕节和掌节有大的隆起颗粒,指节长于掌节,具尖颗粒。
两性胸部腹甲及腹部均有大珠状颗粒及不规则的网纹凹陷。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。第1节呈细条状,具细颗粒。第2节有一横行隆脊,表面有细珠粒。第3至第5节愈合,中线有隆起,颗粒脊,两侧有沟。第6节呈梯形,尾节长于第6节,呈长舌状。雌性腹部长卵形,分为4节,中线隆起,两侧凹陷。尾节呈圆三角形,末端中线尖。
雄性第1腹肢瘦长,外缘微弯,内缘直立,末部边缘有短绒毛,末端呈尖笔状。第2腹肢短小,约为第1腹肢的1/3长。
(2)栖息环境
栖息于27—62m的泥质粗砂底。
(3)分布范围
国外分布:印度尼西亚,印度,新加坡,马尔代夫群岛,塞舌尔群岛和阿拉伯湾。
国内分布:南海。
9.宽边蟹属
扁平宽边蟹(学名:Oreotloslatus)是玉蟹科宽边蟹属的一种动物。
(1)形态特征
头胸甲宽为长的1.4倍,全身表面粗糙,凹凸不平。额短,前缘中线微凹,分成两叶,每叶外侧后面稍隆起。额后具宽的隆脊,脊的两侧,自眼窝后至整个侧缘的后部凹陷,近边缘有边,额后中央脊至心、肠区有一个三角区,肝区隆起,下肝区突出一个钝角,后缘呈钝圆形,所有的边缘均有细颗粒。
第3颚足外肢呈叶片状,末端抵达长节基半部,其外缘末部斜向内侧。内肢长节短,呈三角形,其长度约为座节的1/2,外缘末半部向内收敛。座节外缘的颗粒比内缘粗大。
螯足粗壮,长节呈菱形,外缘有4个不等大的突起,内缘末半部向内呈圆形突出,有4—5个小颗粒,内缘基半部向内突出,具3个钝齿。腕节小,掌节粗短,长宽相等,其末端背面及基部背面隆起,其他凹陷。可动指呈拱形,除末端外,粗细均匀,不动指粗壮,基部宽为可动指的两倍多,两指内缘具不明显的大齿。
步足以第1对为最长,依次渐短,各对长节后缘近基部向后下方突出,具粗颗粒。腕节和掌节宽而扁,指节呈爪状,各节边缘有锐颗粒。
雌性腹部为长卵圆形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,尾节钝圆形,长宽相等。
(2)生活习性
栖息于潮间带低潮区至水深64m的浅水,也栖息于珊瑚礁内。
(3)分布范围
国内分布: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。
国外分布:日本及马尔代夫群岛。
10.拟坚壳蟹属
拟坚壳蟹属(学名:Praebebalia)是属于坚壳蟹亚科下的一个属。
(1)双齿拟坚壳蟹
双齿拟坚壳蟹(学名:Praebebaliabidentata)是拟坚壳蟹属动物,主要生长分布在我国南海水深156—210m的砂质底。
①形态特征
头胸甲呈瓮形,长稍大于宽,密具微细颗粒。背面中部甚隆,颗粒较明显,肝区及肠区隆起,前者的边缘有一斜列粗颗粒,后者具粗、细颗粒。额隆起,边缘薄,中央具一小缺刻,分成2叶,每叶的外角呈钝圆形。眼窝缘具2条缝,下眼窝缘具一缺刻。前侧缘短于后侧缘,末半部及两侧缘交接处具粗颗粒,后侧缘向内收敛,后缘宽,两边各具一钝圆形突起。两突起之间几乎平直,具细颗粒。
第3颚足密具细颗粒,末半部窄于基半部,末端钝圆形。内肢长节呈钝三角形,与座节等长,两者的中央稍凹。
螯足瘦长而细,约为头胸甲长度的3倍。各节表面密具细颗粒。长节较扁,长约为宽的7倍,边缘有些圆形小突起。腕节小,掌节呈棱柱形,长为宽的3倍,背面中线具一颗粒隆脊,外缘具6枚圆形小突起。指稍长于掌,可动指外缘具颗粒,内缘基部约1/3处微微向内拱,两指内缘均具钝齿。
步足纤细,以第1对为最长,依次渐短,长节细长,长约为宽的7倍,腕节稍短于掌,前两对掌节后缘近中部具一突起,末两对无此突起,指锐长,末端有几根短毛。
雄性腹部呈锐三角形,表面密布细颗粒,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第1节很短,第2节的长度为第1节的2倍。愈合节近末端具一“A”形突起,其末端分为双齿,以齿命名。尾节呈三角形,基部宽,长为宽的1.5倍,两侧向末端靠拢,末端尖。
雄性第1腹肢瘦长甚弯,基部1/3宽于末2/3,末端尖,具少许短毛。雄性第2腹肢呈“S”形,长于第1腹肢,末端也尖。
②生境与习性
栖息于水深156—210m的砂质底。
(2)南海拟坚壳蟹
南海拟坚壳蟹(学名:Praebebaliananhaiensis)是拟坚壳蟹属动物。
①形态特征
头胸甲长大于宽,呈近圆形。背面中部稍隆起,密具细颗粒,分区明显,鳃沟及胃-心-肠区两侧的浅沟分开。肝区隆起,颊区突出于肝区,肠区最凸,呈圆形。额中央微凹,分成2叶,每叶外角突出。前侧缘短于后侧缘,在中部有一小缺刻,后侧缘呈弧形,后缘两边各具1个三角形突起。肠区突起,位于中央。
第3颚足表面密具微细颗粒,外肢稍窄于内肢,长节呈三角形,座节长于长节。
雄性螯足的长度约为头胸甲长度的4.0—4.4倍,各节表面具分散的细颗粒。长节长为宽的8—9倍。背、腹面中线各具1条微细颗粒脊。前缘在基部处具2个小突起。腕节小。掌节背腹面中线各具1条微细颗粒脊,前缘微向内凹,前后缘基部各具一小突起。前者大而圆,后者小。可动指短于掌,基半部内、外缘向外拱,具有细颗粒,两指合拢时末端交叉。内缘在基部处空隙大,中部具一大突起(由3枚钝齿组成)。不动指基部也具一大突起(也由3枚钝齿组成),两指内缘的其余部分均有钝齿。雌性螯足比雄性的小,两指内缘直,没有缝隙,个别刚成熟雄性螯足指节的长短和形状与雌者相似。
步足纤细,以第1对为最长,依次渐短。第1对长节及腕节的后缘均有一列锯状齿,而腕节仅在后半部有5枚小钝齿。第2对的长节、腕节和掌节有一列不明显的锯齿。末两对步足各节均无齿,指锐长。
雄性腹部密具细颗粒。分为4节(第3至第6节愈合):第1节很短,第2节较长,愈合节基部宽,两边隆起,中央具一浅沟,近末部中线上具一小齿,尾节呈锐三角形。雌性腹部呈卵圆形,腹面有细颗粒,也分为3节(第2节至第6节愈合,节线可辨):尾节宽而短,呈圆三角形。
雄性第1腹肢瘦长,约在基部1/3处宽,末2/3逐渐趋细,末端尖,末部具短毛。第2腹肢稍长于第1腹肢,呈微“S”形,末端无毛。
②生境与习性
栖息于水深270—300m的泥质砂及粗砂底。4月份可捕到抱卵雌蟹。
③地理分布
南海。